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中国人纳税2800亿的背后,穷人都拿你的钱做什么了?

2018-03-12 蛋蛋姐 酷玩实验室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前两天

我和快爷一起吃饭

手机上突然弹出一条新闻


总理说:

中央财政5年

投入扶贫资金2800多亿元


我本来还没细想这事

结果快爷看完这条新闻

却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


我们交了那么多税

全都拿去扶贫

有什么用?

这钱真的到穷人那儿去了吗?

这么大一笔钱

扔到贫困山区去

真的能救助穷人吗?

不是去打水漂吗?


的确,蛋蛋姐我第一次

听说这件事的时候

我也觉得

这钱怕是打了水漂

而且买单的还是我们纳税人


这是因为

别说是中国了

在美国、在欧洲、在全世界

贫困

都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就拿欧洲来说吧

德国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曾有28位失业的贫困妇女

被分配到了一个

德国红十字会的衣物领取点

她们被告诉要通过自己的劳动

分配、清洗、归类这些衣物

然后就可以领到工资


然而,这个工作

她们却不愿意做

因为,这些衣服都很破旧

根本就没有人要

洗完了也没有人领


她们在那儿

唯一做的事情

就是在下一批衣服到来的时候

把上一批衣服

给撕成碎布扔掉


而德国红十字会明知这种情况

依然放任不管

因为德国红十字会需要证明

“我们已经帮她们解决了工作”

然后德国红十字会

就可以去找政府拿补贴

至于这些人究竟生活得如何

德国红十字会根本不关心


于是最终,在这种“帮助”下

穷人越来越穷

而那些假冒伪善的机构

一个个腰包都鼓了起来


在欧洲都这样

在其他地方,就更加难办了

比如

全世界都在帮助的非洲

现在怎么样了呢?


根据美国《评论》杂志的数据

在过去50年间

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捐助

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

然而,这些塞给黑人的钱

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结果是

他们都理所当然地拿去花掉了

根本没想过去投资做生意

根本没想过让钱生钱

而且,这甚至还养成了他们

衣来伸手的臭毛病

只知道张口要钱


到最后,连我们捐的

玉米、大米、小麦种子

非洲大兄弟们也没有撒到地里

他们没有让种子一个变十个

而是直接吃了。。。

直接吃了。。。

吃了。。。

结果就是

全世界都在帮非洲

可非洲却躺在这些捐助中

停滞不前

他们不但没有富起来

反倒越帮越穷了


根据联合国的

世界扶贫时钟:

非洲有4.08亿人处于极端贫困

脱贫速度为-11.8人/分钟

也就是说

在全世界的帮助下

非洲每分钟有11.8人

正在变成穷光蛋


有些人就忍不住暗骂

这些人真是扶不起来!

好心被当驴肝肺!


我说这几个例子

不是说欧洲、非洲人有问题

我只是想说

扶贫实在是太难了


你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钱

但是当他们花完这些钱后

却还是面临穷苦的困境

你不但没有根本性解决他们的贫困

反而还会引发副作用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

我对扶贫这件事非常悲观

但是后来,渐渐地

我开始想另一个问题:

扶贫这么难

那还要不要扶贫?


因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

摆在你面前的

是正在经受贫穷的困难同胞

难道就这么看着他们穷下去?


至少,目前中国的回答是:

不,

我们一定要扶贫。


看到这个答案

多少给我一些宽慰

因为不管我们能不能解决贫困问题

至少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决心


但是扶贫这么难

要怎么去做呢?

目前为止,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吧

就是字面意思

简单来说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

但是贫穷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如果要解决贫穷问题

不是定一个统一的扶贫计划就可以

而是要精准地

给每一家制定自己的脱贫方法


听起来是没错

但是真的可行吗?

一家一家去了解情况

一家一家制定专门的解决方案

这真的能执行得下去吗?


我特意去调查了一下这个事情

目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

确实有人在拼了命去做


比如说,在西藏扎西岗村

这个有88家贫困户

几乎满村几代人都被贫穷困扰的地方

那里的第一书记叫洛措

是一个25岁的姑娘


她每天都会到村里

去看各家的情况

这家孩子要上大学了

每个月多补400

那家老人要看病了

能帮就帮着点

甚至是住房改善、农业生产

国家的173项政策

哪家需要哪项

她都一清二楚


农民也看得见

洛措的辛苦

他们每每开车在路上碰到

都会主动捎上洛措

可是她的苦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就拿村里的罗桑家来说

洛措比对了国家的173项政策

和乡里一起评估后

为罗桑制定了最适合他家的扶贫方案:

易地搬迁

就是搬到国家统一安置的新房子里去


在一般人看来

这是个大好事啊!

可是两年来

洛措跑了好几十趟

罗桑却死活不同意搬迁

几乎都要闭门谢客了


洛措一开始也很郁闷

想来想去想不通

但是她没有放弃


尽管罗桑对她不大配合

但她还是一次次去罗桑家了解情况

就这样,在跑了几十次以后

她终于有些明白了——


原来,罗桑家里有几亩地

虽然没有什么收成

但是对于罗桑来说

他的整个世界,就是他那这几亩地

我要是走了

这几亩地不是没人照顾了吗?


于是,洛措就想帮罗桑解决这个问题

她费尽周折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

愿意承包罗桑的地的人

洛措告诉罗桑:

你的地会有人照顾的

你不用担心


可是,没想到的是

洛措带着愿意租地的人

去罗桑家里签合同的时候

罗桑却还是不答应。。


罗桑把笔攥在手里

攥了几个小时

依然不愿意签字

他心里总是想着:

我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穷过来的

为什么要变呢?

为什么要变呢?


洛措只有25岁

正是人生中大好的年纪

为了帮助罗桑

洛措每天要走十几里的山路

为了让罗桑摆脱贫困

从未来的生活

到他念念不忘的几亩地

洛措什么事情都替罗桑想好了


这明明是罗桑自己的事

洛措却比他还要关心

她一次又一次去罗桑家

帮他把事情一件又一件办好


可是

罗桑还是不答应

全村有近百户的贫困人口

洛措都能根据他们的困难

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

唯独在罗桑这儿

洛措的好心总是落了空

看着罗桑放下笔的时候

洛措委屈的都要哭了

她说:


我就觉得自己(没结婚)都当妈妈了,

25岁。

因为他们自己不操心的事情,

我常常需要替他们操心。

他也不理解你的苦心。



可是委屈归委屈

洛措依然不愿意放弃


让这88家贫困户的日子好起来

是洛措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

哪怕罗桑总是惹她生气

她依然觉得

罗桑一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比什么都重要


洛措说:


想到他们将来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就想到这儿的时候,

我想他们将来肯定会能懂我那种心情。


为了完全消除罗桑的心理负担

洛措带着罗桑全家人去了新家

她一大早起来

就带着罗桑全家人

来到了安置点


一走进门

罗桑都呆了

比起他以前的土房子

这个新房子好了太多太多


看到这个房子

固执的罗桑一下子开心了起来

他甚至不停地跟洛措打听着

未来在这里的生活


新家附近有酿酒厂

有农业产业园

有制作手工艺品的工业园区

只要罗桑愿意

他随时都能找到工作补贴家用



在看到安置点的美好生活之后

罗桑终于愿意搬迁


就这样

罗桑一家人来到了安置点

罗桑的女儿在附近上班

还可以照顾爸爸妈妈

附近也有医院

以前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去看病的日子

也一去不复返了

罗桑一家人

开始了焕然一新的美好生活


洛措努力了两年

终于让罗桑家摆脱了贫困

但大家不知道的时候

这两年中她有多难

但是最终,这个25岁的姑娘

用自己的坚持

换来了罗桑家人一家的幸福生活


而像洛措这样的基层工作者

在全中国

有77.5万人

他们大部分人都很年轻

有很多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去帮助贫穷地区的人们

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像罗桑家这种

“易地搬迁”的脱贫方式

算是相对比较有效的一种

在全中国

通过这种方式脱贫的家庭

已经有1000万之多


中国城市化了数十年

太多太多的人

从农村走向了城市

农村好不容易出一个大学生

在大城市工作后

多半也不愿意回去

城乡发展不平衡

许多大型城市富得流油

周边农村却穷困潦倒

早已经屡见不鲜


总有人会问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这些农村人?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

要带着他们共同富裕?

然而,这77.5万驻村干部

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

我们没有忘记任何一个中国人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

毕业去贫困农村做了村官

他告诉我,在他们那里

精准扶贫,是按人头

分到每一个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头上的

不管你是不是哪个系统的

不管你管的是司法、医疗还是教育

只要你是从纳税人交的财政里拿工资

你就是扶贫责任人


在分到扶贫对象之后

他们有一个专门的扶贫APP


每个责任人只需要登录进去

就能了解自己负责的扶贫对象的信息

这个APP会定位你的地点

你去过扶贫对象家几次

一次多少时间等都会被记录

图片资料需要上传

这就是“大数据精准帮扶”



但是,也许有人要问

这个“精准扶贫”

即使真的有足够的基层工作者

去做入户调研

去一对一的寻找解决方案

就真的能解决贫困的问题吗?

这么难的问题

欧洲人的红十字会都解决不了

靠这几个基层的小年轻

就可以解决了?


的确,脱贫实在是太难了

以至于在全世界的范围里

几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案


但是,让我惊喜的是

在我查资料的时候

我却看到了一个

中国正在尝试的新方案

并且竟然破天荒的

已经有了显著的效果


这就是“闽宁村”的故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

有一个村子叫“闽宁村”

20年前,这里是戈壁

目之所及一片荒凉

用闽宁村第一个移民

王金满的话说:

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


荒漠上种不了粮食

这里的人

祖祖辈辈都是贫苦人群

也从来没有人关心过

他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但是,国家想了一个办法

他们发现,当地虽然是荒漠

但是这个地方的纬度,

跟法国是一样的,北纬38.5度

经过了调研,他们认为

这个地方

应该和法国一样

能种出最好的葡萄,

也就能酿出最好的红酒。


但是,当地人不懂葡萄酒产业

更加没办法自己经营葡萄酒厂

怎么办呢?


也不知道是谁灵光一现

想到了一个神来一笔的方案:

国家从福建的闽商中

召集了一批商人来这里发展

投资建设葡萄酒厂



有一个闽商叫陈德启

他在到这里的第15分钟

看了这里的土地

他立马就做了一个决定:

要投资2个亿建葡萄园


于是,改变由此到来


闽商出钱出地出技术

而宁夏原本的村民们

则到葡萄酒厂工作

于是,这里的村民们

找到了自己赖以谋生的方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如今

10万亩的规模已经建起

单单是酒庄都建了13座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

这一条龙的产业链

带动了闽宁村无数人的就业

他们酿出的酒

也屡屡斩获大奖


在这个过程中

陈德启赚到了钱

当地的居民有了稳定的工作

荒凉的乡村

也得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这是一个双赢


而围绕他们这个新兴的葡萄酒产业

形成了一个新的村庄

大家最终决定

以“闽商”和“宁夏”

为这个村子命名

这就是“闽宁村”的由来



在闽宁村

像陈德启这样的闽商

大大小小有5600家

他们带来了800亿的资金


和他们一起来的

还有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

福建的扶贫干部

他们和闽宁村的1万多名村民

一起扎根在那里

手把手地教他们

怎么种田种地

怎么勤劳致富


20年间

这里建起了高楼

修建了学校

还有30MW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万亩的葡萄园

万亩的草畜基地

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闽宁村村民的收入

翻了超过20倍

中粮、德龙、轩诗尼等企业

纷纷跑到闽宁村去落户

更偏远地区的村子

整村整村搬到这里


他们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村子里

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上千年的戈壁荒漠

变成了一片绿洲

榨不出油水的干沙滩

也变成了金沙滩


在中国

像洛措这样的驻村干部有77.5万

像闽宁村这样已经变得富裕

或者正在变得富裕的移民村

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贫困地区没有路

我们就给他们修一条路

目前,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

已经达到了396万公里

全国99%的乡镇

都已经可以通车


如果贫困地区需要水利

我们就给他们修水电站

给他们配置自来水

到目前为止

全中国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

已经达到了70%


如果贫困地区没有本钱做生意

就专门给他们发放小额贷款

让他们可以有本钱

去开农家乐、去养蜜蜂、去开发旅游业

去用自己的劳动

改变自己的生活


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我们都给出了

独有的解决方案


广西莲花月柿小镇适合种月柿

就建了15个面积100亩的

月柿标准化生产示范点

北馆陶良画小镇

没有任何旅游资源

却通过用粮食作画

让无数的人爱上了这个小镇

小镇的经济也因此突飞猛进


就这样,到2012年底

中国有近1个亿的贫困人口

到了2017年底

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3046万人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

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人

每分钟减贫26人



当然,在我们现在的扶贫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有些官员会利用职权中饱私囊

有些干部只是救急不救穷

简单地把钱塞过去

让穷人越来越穷

有些人贪得无厌

只知道吃政策福利

得过且过混日子

还摆出一副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样子

明目张胆欺负帮助他们的人


可是,因为遇到了这些问题

难道我们就要停止扶贫吗?


所有的方案,都会有它的问题

遇到了问题不怕

只要把它解决了就好了!


这就是中国扶贫的决心



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海伦克拉克女士说: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难题。

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

速度之快绝无仅有,

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

中国方案。


消除贫困的确很难

我们和贫困的战斗

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可是像洛措这样的

77.5万年轻村官们

不是已经在路上了吗

像陈德启这样的企业家们

不是已经在路上了吗


我想

只要他们一直在路上

只要我们一直不放弃

在中国消除贫困

就一定会有希望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田野 《美国扶贫50年收效如何?》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

中国网 《不恰当的扶贫方式令非洲更贫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